反田恭平1994年出生於東京,4歲開始學習鋼琴,12歲開始以鋼琴藝術家爲目標奮鬥。2008年獲得第18屆日本古典音樂大賽第一名。2012年獲得第81屆日本音樂大賽第一名。2014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在日本國內外屢創佳績,2017年起就讀於蕭邦音樂學院,師從彼得·帕萊奇內(Piotr Paleczny)。2020年在維也納金廳首演獲得滿堂彩。2021年在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中,時隔51年再度為日本斬獲亞軍。
我初次認識反田恭平是從《琴之森》這部動畫開始,一色真人老師筆下的《琴之森》,講述從小把一台被丟棄在森林裡的鋼琴當成玩具彈奏的主人公一之瀨海,在遇到曾被譽為天才鋼琴家的阿字野壯介,以及著名鋼琴家之子雨宮修平等人後,才能被發掘,繼而向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發起挑戰的勵志故事。
這部動畫中的演奏非常講究,手指與身體的協調、踏板的使用、手指在琴鍵上的具體位置,都在畫面和音效上做得非常準確和穩妥;製作組還找來了許多著名鋼琴家擔當劇中角色的鋼琴演出,其中一之瀨海的老師阿字野壯介,就是由反田恭平擔當。
§§
全場蕭邦曲目,按照謝幕形式排列如下:
1. 降A大調第六號波蘭舞曲《英雄》,Op.53
2. (a) F大調圓舞曲,Op. 34-3
(b) F大調馬厝卡風格輪旋曲,Op. 5
3. 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Op. 22
——— 中場休息 ———
4. (a) 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Op. 23
(b) F大調第二號敘事曲,Op. 38
(c) 降A大調第三號敘事曲,Op. 47
(d) f小調第四號敘事曲,Op.52
# 安可:
1. 蕭邦:練習曲,Op.10-1
2. 蕭邦:練習曲,Op. 25-12
3. 蕭邦:馬厝卡舞曲,Op. 56-2
4. 蕭邦:降E大調廣板,B.109
5. 舒曼:歌曲「獻詞」 (李斯特改編)
§§
正式曲目雖然是「通俗」的蕭邦,但每一首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不是沒有原因的,很少有整場音樂會都是我的愛曲;此外,整個上半場都是兩年前反田恭平在蕭邦大賽的比賽曲目,而下半場的敘事曲只有第二號有拿去比賽。換言之,沒比賽的曲目—第一、三、四號敘事曲,讓我們這些有追比賽的人最為好奇。
比較特別的是反田恭平選擇了最有名的《英雄》波蘭舞曲作為開場,因為眾多音樂會莫不將這首最燦爛的曲目放在最後,反之,上半場選擇了另一首「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作為結尾,這和我最喜歡的一部波蘭電影《戰地琴人》也使用這曲當作片尾曲如出一轍。
音樂會開始,我就被這極大的反差吸引住了,外表斯文的反田恭平一彈起鋼琴彷彿變成另一個人,我從沒有聽過能響徹整個音樂廳的鋼琴獨奏會,他似乎一開始就熱身完畢,不像有些鋼琴家需要漸入佳境,從弱音到強音,他都做出了比樂譜上更大的對比,然而國家音樂廳一直以來的殘響問題,在最強音的時候常常產生多餘的共振,若今天在衛武營音樂廳能聽到更乾淨的細節,不過換個想法,鋼琴能彈出猶如樂團般的磅礡感,也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
反田恭平在第二個間奏段貌似放鬆地彈,其實一步步醞釀衝向光輝燦爛的英雄再現,最後以下行樂段銜接回到A主題,主題再現速度比第一次更快,以更具有戲劇張力的力度演奏,最後一鼓作氣大噴發,非常精彩的收尾,讓聽眾瘋狂喝采。
§
第二首F大調圓舞曲,Op. 34-3,結束我才發現最後一個音是F,恰好是下一首F大調馬厝卡風格輪旋曲,Op. 5的起始音,所以這裡是要接連演奏的,幸好鼓掌聽眾並不多。
這兩首曲子反田恭平的詮釋猶如翩翩飛舞的蝴蝶,音色中種種細微的轉折與光彩,像是鑲著細緻金飾的水晶音樂盒,熠熠生輝,今天他彈奏的比蕭邦大賽更自由輕盈,和聲變化都很豐富,沒有太多的愁善感,給人一種優雅舒適的感受。
§
上半場的最後一曲「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是我超喜歡的一首。除了電影《戰地琴人》帶給我的感動,還有反田恭平在蕭邦大賽中出色的表現,再一次,他彈得比大賽放鬆自由許多。行板部分似夜曲的感覺,悠行於平靜的湖間,曲調流暢;也像威尼斯船歌平靜溫和,呈現穩定靜謐的美感。接著以波蘭舞曲節奏開始,序奏如同號角般,層層堆疊的和聲進入最高點,接到精神抖擻的鋼琴獨奏主題,左手伴奏為傳統波蘭舞曲之節奏,舞曲的主題表現優雅的貴族氣息,內容豐富燦爛,每當主題再現時,反田恭平彈來充滿華麗優雅的貴氣,如水一般的流動,並且使用了許多的rubato,旋律線綿長像是永無止境般,尾奏以琶音及半音階的音群製造出華麗的效果,最後在如浪潮般的降E大調分解和弦製造出最高潮後,以fff的力度,華麗的結束全曲。
下半場的大驚喜是一開場反田恭平就脫掉了皮鞋,我本以為是不合身,但據說是上半場皮鞋的摩擦聲音會干擾音樂,聽這麼多年音樂會第一次看到有人這樣做,這讓我想起《琴之森》的主角一之瀨海也很喜歡光腳丫彈鋼琴,這情景有點致敬的意味,而脫掉鞋子的反田恭平像是解除了束縛,踏板的控制更出神入化,音樂廳的低音共鳴獲得了解決,下半場的敘事曲有著截然不同的味道。
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Op. 23是我個人排名蕭邦作品中第一喜歡的,作為電影《戰地琴人》中最感人的演出橋段,蕭邦並沒有為這四首敘事曲留下任何故事性的紀載,但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好的想像空間,自此之後,每次我聽到這首曲子都感到說不出的哀愁與無奈。
反田恭平在第一號敘事曲開頭醞釀了很久的情緒,想要營造非常悲戚的起始式,可惜他的音樂設計被響許久的手機鈴聲干擾,不過後續的音樂還是很有味道,這幾首敘事曲他的彈性速度都做到滿,幅度很大,自由奔放,尤其是第一號與第四號,讓人意外的是中間段落都是採用很快的速度,在開頭及結尾花了更多的篇幅去鋪陳情緒,反田恭平在尾奏以如雷般響亮的和絃展開,營造出宏偉的氛圍,結尾以不諧和音作結,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神祕獨白。
羅伯特·舒曼對此作曲有以下言論:「我收到蕭邦新一首敘事曲。雖然它並不是他最為精緻的一首曲,但看來是最能反映他天份的,我告訴他這是他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過了一段沉寂,他強調:『我很開心聽到這,因為我也最喜歡它。』」
§
F大調第二號敘事曲,Op. 38曲子一開始以Andantino的速度進行,步調平緩的演奏出優美的旋律,並且持續了四十五個小節。我個人認為這是蕭邦所有作品當中最沒有壓力的片段,旋律美的像是小天使的吟唱。
接著突如其來的加入了一段相當突兀的樂段,左手八度低音快速掠過,右手卻又以十六分音符的高音毫不遜色的呼應,彷彿石破天驚的在天空出現連續的閃電及陣雨,令人閃躲不及。老實說,不知情的人聽到這段若不小心還真的會被嚇一大跳。之後又短暫地回到第一主題,並作了旋律上的變更。然後第二主題再度出現和加以發展,最後突然在七和弦極強聲停止,再以第一主題的旋律以A小調寧靜地完結此曲。
反田恭平在這兩段的情緒轉變做的很到位,最後一次急板飆出去比大賽的表現精彩,以極弱音悲痛終結,情緒收的不留痕跡,這種忽冷忽熱的表現手法,令人無法捉摸,總在絕望之際又突然展現旺盛的企圖心及生命力。
§
除了第三號敘事曲,其他三首都有很濃重的悲劇性。降A大調第三號敘事曲是四首當中最輕快、華麗而又洋溢著貴族風味,樂念明朗而優美的曲子,在演奏技巧上,也是四首中比較簡單的,反田恭平彈出可愛乃至奔放的律動感,根據李斯特的說法,第三號敘事曲可說是蕭邦的即興音樂,這首作品的表現領域多樣化,可以入詩入夢,也可以伴你翩翩起舞,兼具感性與活潑,將蕭邦原本繃緊的寫作情緒帶來一些緩和。反田恭平對於此曲的詮釋並非完全不慍不火,毫無戲劇張力,它的張力只是沒有浮出檯面,而是如一股溫柔的涓流,隨著力度和速度慢慢潛入聽眾內心深處。
§
f小調第四號敘事曲是蕭邦最富冥想、充滿情緒的作品之一,這首敘事曲一開始聆賞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較之於降A大調第三號敘事曲,顯得十分凝重。蕭邦在寫第四號敘事曲時,他的恩師不幸去世,緊接著,一位好友也辭世了,因此有些音樂學者便判斷,就是因為如此,這一號敘事曲才透露出些許哀傷的氣氛。蕭邦的四首敘事曲,就屬f小調這首最難,境界最深,最有內聚力,除了第一號之外,我另外喜歡的就是第四號。其中難以言喻的隱憂和精微的情韻,端看演奏者至情至性的表現。
開頭的幾小段仿佛是淅淅瀝瀝的小雨中的幾個鏡頭,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接著出現了第一主題,第一主題在此曲中占有極重要地位,蕭邦非常酷愛它,他在此曲中對它進行了四次變奏,此曲的骨架是奏鳴曲式原則,但用變奏手法對主題進行發展,而且運用此方法造成主題的色彩性變化,又因為主題的多次變奏之間加進了其他的成分,因此它又具有迴旋曲式原則。整個作品中,蕭邦完全沒有採用情緒的對比,只有一些抒情色彩相近、而音調完全不同的音樂形象相互交替。
這首作品抒情的味道比較濃,有許多部份就像在沉思一樣,反田恭平像指揮一樣劃分全曲結構,一點一點建構出這首曲子的內涵。他仍然使用了很多誇張的rubato,但音樂的流動性相當自然,主題一次一次的變化,波瀾起伏,有隱有顯,層層變化,層層相融構成一個看不盡的境界。詮釋方式和第一號敘事曲類似,都在開頭及結尾花了更多的篇幅去鋪陳情緒,再現部中副部進行了戲劇性的處理,低音部奔騰的音階改變了原先的柔弱性格而變得生氣勃勃。由於音域的擴大和力度的增強,音樂充滿了堅毅的力量和悲憤的熱情,旋律被淹沒在響亮的和弦與琶音的浪濤聲中,這之後是狂風暴雨般的尾聲,悲壯、激昂和慷慨的形象深植人心,聽眾在最後一個音符結束的殘響消失後,全場給予熱烈的掌聲。
安可曲的兩首蕭邦練習曲,同樣是蕭邦大賽第一輪中的熱門曲目,反田恭平彈得信手拈來,流暢優美,輕鬆的像在自家琴房練琴一樣,這兩首的技巧性很高,但不是完全沒有音樂性,他在不彈錯音的前提下,做出了更多情緒和力度的變化,實在厲害。
馬厝卡舞曲和降E大調廣板篇幅較小,但都有著豐富的感情,搖曳著無盡的美好。
最後一首安可曲是李斯特改編自舒曼:歌曲「獻詞」,是舒曼為表達對愛妻克拉拉之愛而作。這是本場音樂會中唯一一首非蕭邦曲目,可以看出反田恭平相當獨愛它,他在蕭邦大賽的得獎者演奏會中的安可曲也選擇了這首,李斯特的改編增加了大量的和弦、八度、琶音以渲染氣氛和增加感情,增加了作品的難度,反田恭平不僅主旋律彈得清晰,情感也是非常豐富和細膩,款款柔情迴盪在四周,聽得觀眾如癡如醉,對我來說,下半場反田恭平的表現超乎期待,能感受到他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並有著純情的一面。
§§
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音樂會,歸功於台風靦腆的反田恭平,他碰到鋼琴,就彷彿變了個人,極具舞台魅力,讓我看到了不同於比賽的另一面,我很喜歡他颯爽明亮的高音,和穿插糾纏的中聲部,以及蓬勃大氣的低音。他的四首敘事曲彈出對人生的憧憬,有熱烈奔放的大江,也有婉轉曲折的溪流。年輕卻不放肆,有成熟的韻味卻仍保有闖蕩的衝勁。這樣的怡然自得,從他的肢體、表情,透過音樂切切實實的傳達出來。
2023年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來聽反田恭平真是太美好了。